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5-14
来源:华尔街见闻
点击数: 6212          作者:未知
  • 概念起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会议的表述当中,但并非概念首次问世。2017年,时任央行研究所所长、现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2017年《清华金融评论》7月刊的卷首语中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即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文章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方面主要任务: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

    意义/作用

    政治局集体学习会后,央行率先对总书记讲话进行了公开解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接受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采访时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但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金融业态以间接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发展严重不足。在间接融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体,并且商业银行内部的制度政策安排、技术能力、内外部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健全。

    中泰证券认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是:

    1、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没变。总量政策是“托而不举”,倒逼经济结构转型。

    2、现在的金融的供给不能匹配未来的融资需求变化,总量工具是不够的,需要改革。传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是“去产能”,那金融领域是“调结构”。

    国信证券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点的“白话版”解释:

    供给的总量巨大,却大多是无效供给,并不是实体经济所需要的,形成了金融业的“过剩产能”。而真正实体经济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却找也找不到,实体里的一大群人依然整天在抱怨得不到很好的金融服务,这就足以证明金融服务的供给存在欠缺。换言之,我们是总量过剩叠加结构失衡。这一问题,是我们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潘功胜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效果。坚决防止金融业脱实向虚、自我循环。

    第二,坚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破除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

    第三,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发展定位于专注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

    第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基本面的角度,从制度的角度,从结构性的角度进行推动和改革,是当下十分重要的事情。抓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避免脱实向虚的问题,减少或避免金融系统性风险。实际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短期货币和金融政策调控,其中存在的基础性、结构性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

    黄奇帆认为,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和金融体系存在着三种问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力图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但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依旧存在,“利率双轨制”造成套利现象。金融系统不可能没有套利,但是如果泛滥,对实体经济是不利的。

    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造成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属于基本面和结构性问题,通过对银行行长的指导和一系列文件,敦促银行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村加强放贷,固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本质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供给侧改革加以解决,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客观上资金仍然流不到毛细血管,流不到小微企业,流不到农村。

    三是货币调控以数量调控为主,还是以价格调控为主?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用一刀切和数量型的方法来解决,当然,这里存在路径依赖的现实情况。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局点”

    广发证券认为,科创板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破局“棋眼”,对金融供给侧有三大“破局点”:

    1)股权融资比例抬升撬动全社会“宽信用”;2)“倒逼”金融机构专业化、头部化,提高资金配置效率;3)资本市场国际接轨,孵化具全球竞争力硬科技“独角兽”。

    对比分析

    与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比

    中泰证券认为,传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是“去产能”,金融的供给侧是“调结构”:增加有效的金融供给,减少套利的金融供给。

    图:金融供给侧改革VS产业供给侧改革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潜在影响

    金融供给侧改革对金融行业格局的影响

    中泰证券梳理潜在影响如下:

    1、金融机构的分化加剧,头部金融机构的模式更具有持续性

    供给侧政策、市场竞争和科技运用推动金融机构分化,非银金融机构较快,银行相对较慢。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转型,头部金融机构最有能力转型成功,一部分金融机构面临淘汰。转型的经济,发展更具有持续性,也意味转型成功的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更具有持续性,护城河会更高。

    2、银行业竞争格局:哑铃型分布

    哑铃的一头是头部银行成为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对标国际金融大型集团;哑铃的一头是众多中小银行,聚焦当地,特色化服务实体经济。头部的银行会打造成综合化的金融平台,一方面推进直接融资的转型,一方面科技化服务小微企业,例如工行的综合化平台、建行线上线下的小微贷款分控平台、招行的资产管理和零售科技化。另一方面,中小银行要求聚焦当地,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特色业务,例如宁波银行在长三角、常熟银行在小小微贷款;同时增加中小金融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3、券商格局:头部化、市场化

    券商机构业务头部化会明显。券商业务分两块,一块是机构业务,一块是经纪业务。机构业务(投行、资管、机构销售与研究等)天然是头部化趋势。而经纪业务以往具有属地性特征,但现在的趋势是:高端的“财富管理化”,中低端“科技化、互联网化”;经纪业务也是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头部券商还需要有个特质,机制要市场化,否则未来无法与银行系的抗争。“三中一华”就是头部化和市场化的代表。

    4、多元金融:正规化

    多元金融的机构,如信托和租赁,如果能聚焦支持实体的,正规化的发展,会得到政策支持;如果还是只能监管套利的,短期由于金融监管的边际变化,估值有所修复;中长期看,投资价值不算大。

    中泰认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机构分化加剧,头部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会更具有持续(中国经济发展持续性增强)、模式的护城河会更深;头部金融机构会有估值提升的逻辑,头部金融机构会成为投资中国的核心资产。

    最新动态

    3月11日,央行在学习会上指出,从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履行职责的角度,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把重点放在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上,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推动解决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足、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不足、“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加强金融市场、支付清算、信用体系、金融科技、外汇管理等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改善服务,全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实际效果。

    推荐阅读
    参考资料
热门评论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7 上海宽奇资产管理合伙企业     备案号:沪ICP备150368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