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个从事证券投资13年,8年间管理过申万菱信三只基金的女基金经理,就这么风风火火的“私奔”了。徐爽现在的新身份是宽奇资产的投资总监和合伙人。
私募已经这么多,她要做什么,她怎么去做,她能做好吗?
(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土豪随意~)
弥达斯在浦东的新办公室见到了徐爽,短发、素妆、干练的正装外套,她浅笑说:“刚成立的公司,团队还没几个人呢。”
这么一位面对弥达斯的镜头甚至还会有点紧张的私募女老板,她转身谈起操盘来却秒变沙场穆桂英,凌厉的操盘风格仿佛A股市场一个杀伐果断的巾帼英雄。
2015年,全市场98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累计有291名基金经理离职,奔私人数又创新高。
不过,并不是每个奔私的人都如当初那般意气风发,他们中有的人在年中的股灾中黯然清盘,低调地成为“职业股民”;有的人在清盘线上苦苦挣扎。成与不成,他们没有后悔可寻,奔私是一条永不回头的路。
如果说一个公奔私的举动却恰好能成功置身股灾之外,不失为一种幸运。
6月15日,创业板下跌超过5%, 6月16日,前申万菱信消费增长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徐爽的离职公告出来了,之后的一大波千股跌停都与她无关了,当她听到朋友的产品被清盘的消息,她正忙着筹备创业的琐碎事宜。9月份,市场已调整趋好,徐爽转身一变,正是成为公转私浪潮的一员。
徐爽曾写过一篇股市回忆录,她说:“有人对我说‘爽总,你太幸运了,高点离职,把握精准’,我也不知道是幸或者不幸。幸运的是,不用承受这段时间的压力,更没有爆仓的风险;不幸的是,也少了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操作的磨砺。我常在思考,如果我在里面,我该怎么做。”
回忆起公奔私转型,很难说是徐爽选择了创业,还是市场环境的推动,追究其真正的诱因,徐爽一时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对于私募基金行业的机会,徐爽却有着更清楚的判断,“趋势到了”。
她认为,当国民财富增长到了一定阶段,大家对于理财的需求就不再满足于买买基金或者理财产品,而当公募基金无法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私募行业便顺势而起,它能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管理品牌以及产品。
离开了公募平台的支撑,基金经理如何在私募界继续笑傲江湖,这是所有公奔私基金经理绕不开的话题,这其中的困难之处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知晓。
转私之后和公募基金能够调动的资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没有了强大的研究团队的支持,对个人的投研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作为一个女基金经理,调研、研究、投资、营销、风控等,事事都得自己亲自过问。“怎一个累字了得。”
不过,这些在徐爽看来还不是难点,真正困扰她的还是公募奔私后投资人对业绩的要求有了本质的变化。“公募是做相对收益,只要业绩能跑过业绩基准即可。我做惯了相对收益,而私募是要做绝对收益的,在操作手法上有所不同,要求我必须反应更灵活。”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从前人们关心排名,现在人们更注重回撤。徐爽向弥达斯举了一个例子,当你给别人获得了50%的收益率,中间你回撤了20%,你最后只赚了这20%,但是如果是说你给客户赚了40%,你比赚50%的要少10%,但是你比他少跌了10%,最后你的收益率是26%,看上去数字上一来一回都是差不多,但是实际上一个是20%,一个是26%。
投资的生存是残酷的,核心是存活下去,学会积小胜为大胜。可以涨的少,只要控制住风险,就有机会在下一轮的战斗中获得机会。
“我如果迎合客户,改变我以往的投资风格,就容易做投资畏首畏脚、患得患失,但我继续坚持公募的做法,虽然我可以赚10倍,但是中间任何一次50%的回撤,客户都可能随机跑光了,也就没有再走下去的资本了。”
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又能控制回撤?徐爽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去控制风险。她告诉弥达斯,对风险最好的控制是对风险的认识,当你认识到这是一波股灾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赶快出来,如果是说你认为只是一个回撤的话你就应该越低越买。
作为基金经理,无论是在公募还是私募,都应该从自身的专业能力上着手,更好的应对客户的需求。
徐爽向弥达斯解释道,她衡量风险,采用正金字塔式建仓,就是在合理的价格去买够足够的量,然后在上涨的过程当中不断减仓,因为一个好机会往往停留的时间不会太多,要快速决定,哪怕你看错了你都有成本优势。
“超额收益来源于重仓,不愿意满仓持有就一点都不要买,不愿意持有一年就不要持有一天。”
这是徐爽的方法,在该出手的时候重仓出击,在出现单边下跌的时候,止损砍掉,干净利落,正如同人们评价她的那番,仿如沙场女将,审时度势,下手狠决。
谈及自己的投资理念,徐爽告诉弥达斯,“我永远做不了巴菲特,因为巴非特的资金是源源不断的保险资金,可以去抄底,性质跟我完全不同,我比较喜欢彼得·林奇,他投的很多东西看上去新鲜有趣,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徐爽眼中的未来是大格局的机会。“投资是赚时代的钱,赚成长的钱,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方向的钱。”
目前,徐爽看好两个大的投资机会:一个是老龄化带来的,一个是机器人产业,从工业向普通家庭的普及。
作为一位美女基金经理,如此爽快的操盘风格似乎并不多见。徐爽却坦诚投资让她沉迷,是生活的乐趣。
“把时间用在看书看公告,然后去想一些投资的事情,这都是好玩的消遣。”徐爽告诉弥达斯,广泛涉猎的好处是明显的,比如对知名IP的认识帮助她抓住了这波传媒影视的机会,挣了大钱。
徐爽觉得,生活和投资不是割裂开来的,其实股市跟生活当中很多道理也都是一样的,她会在生活中不断的重塑性格。
“我29岁就做基金经理了,很多人说我很成功,我就跟他们说,我坐在电脑后面别人不知道我是29岁还是92岁,也不知道我是男的是女的,这个市场上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输和赢。当我发现我性格当中不利于我赢的层面的时候,我一定会去改善。”
尽管私募基金行业在中国发展已经十几年,但是在徐爽看来,仍旧处于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大小不一,各有特色,自己此时出来并不算晚,凭借自己的投资能力和风格,完全可以打出一片天。
回复关键词【王鸿嫔】看《昔日基金女王回归准备走怎样的路》;
回复关键词【两年内】看《注册制两年内都要干些啥》;
回复关键词【注册制】看《注册制改革之路怎么走》;
回复关键词【新财富】看《新财富头牌推荐2016年股票》;
回复关键词【姚刚】看《姚刚和发行制度编年小史系列》。
暂无信息